录入监管对象19270家!广州白云上线“智慧环保”平台一个智慧平台能够解决基层生态环境执法中遇到的众多痛点、难点,在超大城市社会精细化品质化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打造的“智慧环保”平台上线家,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致力解决九大痛点、难点问题Boyu Sports。
解决镇街无执法平台的问题。街道、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最容易发现问题,但由于镇街没有执法平台,发现问题无法及时、规范查处。“智慧环保”目前已在全区各镇街铺开使用,给镇街工作人员提供了“掌上移送执法平台”。
解决污染源底数不清的问题。一直以来,环保监管对象的底册不清饱受诟病,往往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智慧环保”平台整合并打通了污染源普查、经济普查、排污许可、环境统计等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形成权威统一且动态更新的企业档案库,并按“企业类型、涉及流域、污染物种类”等对企业进行分类,建立一企一档,实现污染源底数清、情况明,监管全覆盖。目前平台已录入监管对象19270家,其中615家已完成企业环保信息的全匹配。
解决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性差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原在用的系统共46个,各个系统之间无法数据互通,如在“排污许可证系统”上查找项目排污许可情况时,无法直接点击查看项目环境守法情况,需要另外登录“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信息系统”查看。“智慧环保”平台整合并打通了白云分局各应用系统和业务信息的支援,实现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联动、数据统一共享。
解决执法监管不规范的问题。镇街环保员专业水平有所欠缺,特别是执法权限下放后,镇街环保员很难应对实际执法问题、操作相应执法程序。虽说原职权部门都给街镇执法人员进行过执法培训,但仅仅限于理论上,实际操作往往不限于课堂,这就让街镇的执法人员,在遇到各类执法问题上难以解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重任难扛。“智慧环保”平台针对不同类别的污染源,建立涉水、气、VOCs、危险废物、重金属、餐饮油烟等标准化执法清单,检查情况由系统自动评分,实现执法监管标准化、清单化,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基层执法水平。截至4月底,已在平台中累计生成监管检查记录4103条。
解决污染源分类分级监管困难的问题。通过“智慧环保”平台,对企业进行分类“贴标签”,如涉水、涉气、涉固废,再细化类别,如涉气企业分为涉VOCs、涉扬尘等,在污染天气应对时,精准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下一步,拟结合日常巡查的情况对企业的环保守法情况赋分分级,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违法违规频次高的企业加密执法监管频次,依法惩处违法者;对主观希望治理,但能力不足的企业重点加强帮扶指导,破解环境监管力量与监管需求间的不平衡难题。
解决监管责任压不实的问题。以往当监管人员存在主体责任落实有差距、工作推进不力等问题,监管对象发生环境违法行为时,无法将责任追究到个人。“智慧环保”平台按照“职能部门-镇街-村居”网格,将监管任务划分到409个村社、落实到312名环保员,明确各级人员分工和职责,并且通过平台,可以查看监管人员检查次数、检查情况等是否履职到位。
解决廉政风险管控不到位的问题。一直以来,巡查人员有无去到现场、发现问题有没有按要求查处或上报等情况仅仅依靠纸质台账,无法确认真伪。
通过“智慧环保”平台,按照监管网格,白云分局执法人员可通过平台一键下发任务,责任人现场巡查,实时定位,发现问题一键上报,形成“下发任务—现场巡查—上报问题—立案查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监管实时留痕,有效堵塞选择性执法漏洞,最大限度压减权力寻租空间。
解决智慧化水平较低的问题。长期以来,打击环保违法行为主要靠的是人力,而执法队伍规模还比较小,监管执法的覆盖面有限,执法人员与违法企业之间经常是猫抓老鼠,执法人员去到现场时,违法企业就停工停产,或经常在夜晚偷排污染物,执法成本相对较高,效果差。
“智慧环保”平台集全区环境质量、监管对象、在线监控、巡查动态等信息为一体,真正实现“一键观环保”,解决智慧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其中,白云分局大力推进前端在线监控设施建设,通过平台实时查看白云区环境质量及企业状况,及时预警,及时有效处理环境应急事件。对地表水、空气质量实行在线小时全天候运行,对区域空气、水质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准确、客观地反映环境空气及水质状况。对涉水涉气企业安装在线监控。完成涉水企业安装在线家;涉气企业安装在线家、餐饮油烟在线家;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家。
解决职能部门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下一步,拟开放企业端口,有针对性地向企业推送政策、法规、处罚情况、监测数据超标预警等信息,精准服务企业,指引企业进行问题整改,企业完成整改后可将整改情况通过移动端上报,形成“数据→信息→知识→决策”的管理闭环,解决职能部门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