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环保顾问团专家视点:废弃餐盒回收再生大有可为互联网外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餐盒消费的持续增长。塑料作为餐盒的主要原材料,被广泛应用。外卖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同时餐盒塑料废弃物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回收利用塑料餐盒是解决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环境效益。近些年,废弃餐盒已经成为了再生塑料行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行业也涌现出了一批从事餐盒回收、再生及再生材料高值应用的企业,餐盒回收再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回收体系的优化、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餐盒回收和高值化利用率还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根据行业数据和实际调研,2020年我国餐盒生产量约107万吨(包括外卖、外带和商超等领域使用),库存约13万吨,回收量约25万吨,全国平均回收率约为23.3%。由于一次性餐盒所使用的食品级PP材质属于较高品质材料,因此比废塑料的再生价值更高,具备良好的市场驱动力。
餐盒的回收涉及多个相关方和复杂的回收流程,其中囊括了居民、社区、环卫部门、垃圾中转站、回收企业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涵盖了从餐盒消费、丢弃、分类、收集运输和回收可用资源、再生利用,亦或者最终进行填埋、焚烧等固废处置手段所构成的餐盒回收或处置的流程体系。
与大多数废塑料回收相似,中国餐盒的回收模式可以大致归纳为市场驱动自发分散型、企业主导集中收运型、政企合作两网融合型三种。绝大部分回收餐盒来自市场驱动自发分散型模式,目前回收再生产业链各相关方正在总结探索不同的回收模式下Boyu Sports,通过试点提炼沉淀,实现更多复制和规模化能力。
(1)市场驱动自发分散型:是指拾荒者、保洁员、社区废品站经营者、废品中转站和废品加工商等个体商户通过拾取、收购等方式从社区生活垃圾中获取可回收利用资源以换取经济收入的回收运营模式。该模式为市场驱动的自发型回收,取决于当地周边再生利用企业的采购需求和采购价格,对垃圾分类制度中“是否将废弃塑料餐盒纳入(低价值)可回收物”的依赖程度较低,对当地的餐盒废弃集中度依赖较高,这一模式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个大城市地区,并且与其他回收模式长期共存。
拾荒者在社区内垃圾桶、垃圾点内翻捡拾取可回收垃圾,将餐盒里的残羹剩饭倒出后,集中将塑料餐盒销售至废品中转站,废品中转站集中出售给下游再生企业。
(2)企业主导集中收运型:该回收模式是在当地具备了较高的废弃餐盒集中度和一定的利润空间的基础上出现的,相对依赖垃圾分类制度中是否将废弃塑料餐盒纳入(低价值)可回收物,制度执行的效果也与餐盒的回收效率直接相关。专业回收企业的深度参与推动了城市回收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设立分类垃圾桶(低值可回收物专用)、建立社区网点(中转站)、打包站和区域分拣中心等。
2021年10月,爱回收联合美团青山计划落地上海杨浦区餐盒回收项目,依托爱回收在杨浦区内的自有收运体系,通过智能回收机,自主交投站等方式进行塑料餐盒回收,同时扩建餐盒精细化分拣产线。目前日均餐盒回收量已达3-5吨/天。
(3)政企合作两网融合型:是指城市环卫系统与企业合作共享前端回收网络的模式,这一模式可以为企业节省在回收前端建设并运营基础设施的成本,同时也为环卫系统节约了一定比例的固废处置成本,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地方政策驱动型,与企业主导、集中收运型回收一样,政企合作、两网融合型回收也依赖成功且有效的垃圾分类制度。居民需要在投放垃圾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分类,可回收物若混入了大量的其他种类的垃圾,对后端分拣带来较大的压力。该模式与当地环卫系统业务合作程度较高,环卫部门在垃圾填埋焚化之前人工将包括餐盒在内的可回收物挑出并回收;或是环卫系统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现有分布在社区、街道层级的垃圾投放点和环卫清运系统配合企业进行回收。
2023年5月,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美团青山计划启动“蒲公英·盒聚变新时尚”活动,开启政企共治新模式。项目通过外卖包装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大厦企业自觉开展外卖餐盒垃圾分类。截至目前,深圳共有86栋重点商务写字楼开展了外卖包装垃圾分类回收,覆盖全市9个区,共设置809个外卖垃圾定时回收点。
就餐盒回收而言,回收率的高低与再生产能的规模是正相关的。因而,在餐盒回收率较高的地区周边,一般都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再生产能以及下游需求。其中,珠三角强大的再生产业规模、旺盛的应用需求、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大量且集中的外卖消费使得该地区的餐盒回收量位居国内之首。另外,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餐盒的回收量也较高。
塑料餐盒经回收在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之后,其下游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是相对优质的再生料来源。塑料餐盒回收加工成颗粒之后,28%用于包装行业,22%用于建筑建材行业,汽车行业消费占比14%,农业行业占比13.5%,电子电器及家居行业占比分别为11%、9%。目前包装、汽车、电子电器及家居行业应用比较广泛。
塑料餐盒再生利用的工艺难度虽然不高,但由于回收产能分布不均,目前国内循环利用水平仍整体偏低。为了支持餐盒高值化再生利用,2021年,美团设立公益性的青山科技基金,资助绿色创新包装、绿色回收再生以及绿色供应链体系三大板块中的环保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加速项目落地实施,并针对当前行业绿色转型中的难点和痛点持续推动成果应用转化。其中包括聚焦再生产线工艺以解决餐盒再生后因接触过厨余所带来的异味、发黄、黑点等问题,将回收餐盒制成可用于速干运动服、安全绳索的高值细旦丙纶纤维等,持续推动塑料餐盒回收再生高值化利用。
建立餐盒回收体系有两大前提,一是充足且集中的废弃数量,二是周边有相应匹配的废弃餐盒再生利用能力。在这两大前提下,影响餐盒回收还有诸多挑战,包括垃圾分类、公众意识、生命周期三个层面:
1.垃圾分类层面:大多数地方垃圾分类标准未将废塑料餐盒纳入低值可回收物的体系。大量餐盒被视作垃圾处理,制约了当地餐盒的回收,只能依靠当地自发且分散的个体商户进行回收。
2.公众意识层面:消费者对餐盒分类对餐盒可回收认知不足,餐盒分类的参与度不高,大多餐盒回收由第三方执行,总体分拣效率不高。实际走访调研中发现:回收企业/ 个体户认为餐盒没有做好厨余分离和合理分类,导致整体餐盒分拣效率较低。由于垃圾分类中未把废弃餐盒归类成可回收垃圾,导致消费者不清楚餐盒可以被回收,实际参与到餐盒的分类的消费者较少,主要由第三方回收个体户或企业对餐盒进行厨余分离和分类后运输至后端再生利用企业。
餐盒“标准化”程度低影响回收再生品质。在规格方面,我国的餐盒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较大的设计差异造成打包空间占用大从而导致清运效率低下。在材质方面,不同材质(颜色)的混合不利于再生料的高值化利用。
主要城区内缺少必要的回收基础设施。调研中了解到,制约回收企业参与餐盒回收的主要因素是在城市核心区域缺乏相关的中转站和分拣中心等基础设施,造成回收企业的收运成本增加,降低了正规回收企业的回收动力。该问题在大型城市尤其明显。
塑料再生利用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为参差。塑料再生利用过程中人员管理、质量控制、装备与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了再生塑料的品质、成本与生产效率。尽管行业中有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生产的塑料再生颗粒优质,但仍存在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较差,导致塑料再生颗粒处于低端循环。
为使塑料餐盒能够被更好地回收、再生循环利用,建议从顶层设计、全生命周期、公众意识三个层面开展工作:
(1) 有条件的地区宜鼓励环卫部门与回收企业合作,开展包括塑料餐盒在内的低值可回收物的联合回收工作。
(2)对于塑料餐盒集中度不足区域,宜合理利用个体散户的回收渠道,形成稳定可控的回收群体和良好的回收体系。
现状及挑战:餐盒“标准化”程度低影响回收再生品质,如可降解塑料混入传统废塑料回收体系影响再生塑料性能,主要城区内缺少必要的回收基础设施;塑料再生利用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为参差。
政策引导建议:鼓励出台并推广塑料餐盒标准化规范,推动塑料餐盒易回收易再生设计;降解塑料应用于塑料餐盒的替代方案需因地制宜、尝试限定在特定区域内集中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并落实配套建设必要的回收和再生基础设施;加强废弃塑料餐盒的流向监管,建立再生利用企业白名单制度。
相应举措建议:推动餐盒的易回收、易再生设计,引导并鼓励企业生产制造统一规格与材质的标准化塑料餐盒,从易于回收和再生的角度对餐盒的颜色、材质等进步规范,材质的统一有助于降低分选难度和成本。建议科学地对待降解塑料应用于塑料餐盒的替代方案,对于降解塑料的推广应统筹考虑其分类分拣设施和降解处置设施。
(1) 将社区、街道等层级的回收基础设施用地、中转站用地、分拣中心用地等纳入城市规划,并定性为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打通废塑料处理路径。
(2) 建立再生利用企业名录制度,规范对行业企业的管理,通过行业监管实现良性循环,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3) 出台塑料餐盒回收先进技术指导相关规范,并配套激励机制。鼓励提高再生利用企业管理、技术与装备水平,为从事餐盒回收的企业提供高值化利用的技术指导。
相应举措建议: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制度,对公众进行有关餐盒回收知识和回收要求的宣传,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公众知道餐盒是可以回收的,知道如何进行回收,如何参与回收,进一步从源头提高餐盒的回收率。
总结,塑料餐盒不但可以回收,还具备很高的再生利用价值。技术上,餐盒是高值化再生品种,而实践中,餐盒回收的表现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通过对餐盒回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餐盒回收与我国塑料回收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存在共性。我国再生塑料行业正在通过行业优化、吸纳新的发展理念、规范市场行为、统一行业标准等方式实现行业转型与升级,这也预示着餐盒回收的广阔前景。餐盒回收大有可为。
本文系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环保顾问团专家视点栏目”特约专家王永刚撰写,更多专家观点敬请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