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汽车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国机汽车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扎实推动“战略谋划、目标牵引、管理提升、创新驱动”重点工作,战略规划与时俱进、改革深化攻坚克难、业务发展亮点纷呈、精益管理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洞察时与势,战略调整守正创新。根据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两个阶段”划分,在基本完成整固阶段(2021-2022年)任务目标后,公司步步为营,调整发展阶段(2023-2025年)战略规划。坚持“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历经三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调整专题研讨,细化“十四五”中后期路线图为:“深耕一业,专于两域,协同四驱,全链布局”,暨深耕汽车行业相关业务,专于汽车工程系统服务和汽车流通运营服务两大领域,中汽工程、中进汽贸、中进租赁、中汽进出口四家二级企业均衡发展,推动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汽车租赁业务、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四大主业协同发展。
把握质与量,改革深化领题开局。2023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开局之年,公司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础上持续发力,围绕打造新质生产力,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实现良好开局。大力推进功能性改革,聚力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研发投入,破题重大科创专项,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助推汽车强国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着力深化机制性改革,组织重组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亏损治理卓有成效,以高标准整合资源持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统筹稳与进,主责主业亮点纷呈。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汽车产业竞争加剧、国内产能扩张趋缓等不利因素,公司保持战略定力、深耕主责主业。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向发力,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新签合同额连续3年保持历史高位,攻坚克难保证高质量交付。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稳固现有合作的同时,国产品牌拓展加速破冰,有效对冲进口汽车市场规模逐年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汽车租赁业务聚焦差异化、高端化市场,巩固大客户维护,并拓展新模式新赛道,新签合同额、营运规模继2022年后再创新高。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探索新模式,开创国内首例“海外授权区域总经销商”出口模式。
落脚权与责,精益管理创造价值。秉持“看清,弄懂,管实”的管理原则,推行良法善治护航发展,以财务委派、干部选用为核心的管理举措有力助推业务发展、防控风险隐患。强调总部职能体现价值,深化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建立总部和子公司、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干部交流常态化机制。笃行以干部年轻化确保基业长青,倡导践行接力奔跑、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司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为造车人服务、为用车人服务,让汽车生活更美好”为企业使命,保持战略定力、咬定发展目标、坚持有效管理、鼓励开拓创新,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均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国内汽车市场呈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在预期转弱、需求收缩背景下,汽车消费恢复缓慢。随着国家及地方持续推出汽车促消费政策,厂商加大降价促销力度争夺市场份额,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2.0%,创历史新高,产销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依靠出口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市场份额较2022年提升6.1个百分点至56.0%,首度突破50%,创下历史新高,替代合资品牌占据主力军位置。
中国进口汽车供给进入调整周期,销量止跌企稳。随着疫情和芯片短缺导致的供给不足显著改善,进口汽车市场逐步回归正常。但由于前期疫情导致的需求释放受阻和电动化转型所致的燃油车需求收缩,进口汽车库存压力显现,供给进入调整周期。2023年,中国进口汽车79.9万辆,同比下滑8.9%,进口汽车终端销售77.0万辆,同比微增长0.2%。
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保持产销两旺发展势头。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对汽车总产销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80.5%和80.7%。市场渗透率达到31.6%,较2022年提升5.9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汽车制造水平持续提升,我国新能源技术与智能化产品得到国内外消费者认可,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0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55.7%,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汽车需求激增为我国出口提供良好增长机遇;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燃油车竞争力持续提升,加之部分国家对新能源车接受度较高,中国汽车在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传统出口区域亦取得一定突破。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对出口带动作用明显。
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国机集团旗下一家大型汽车综合服务企业,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单位,是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头部企业中唯一的中央企业,在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位列第321位。公司深耕汽车行业相关业务,专于汽车工程系统服务和汽车流通运营服务两大领域,推动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汽车租赁业务、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四大主业协同发展。公司以“为造车人服务、为用车人服务,让汽车生活更美好”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国际化汽车工程系统服务和汽车流通运营服务领军企业”。
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是优势业务。公司是中国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业务链条最全、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专业化工程服务商,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和建设工程全领域的国家最高等级资质证书、三标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分级认证AAA+等级,客户包括宝马、奔驰、大众、沃尔沃、上汽、北汽、长安、比亚迪002594)、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全球各大汽车集团,业务遍及全球20余个国家。公司在天津、洛阳、济南拥有总建筑面积超30万m的四个装备研发、试验、制造一体化中心,涵盖汽车焊装、涂装、总装、铸锻、物流及数字化、智能化业务,形成“高质量、优成本、短周期、增值化”的全产业链、全周期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其中,涂装、总装装备产线系统解决方案等业务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是基盘业务。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多品牌汽车进口贸易服务商,先后与大众、菲亚特克莱斯勒、捷豹路虎、福特、通用、特斯拉、保时捷、林肯、阿斯顿马丁、沃尔沃、阿尔法罗密欧、斯泰兰蒂斯等多家知名跨国汽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构建起涵盖战略咨询、市场分析、车型选择、工程改造、认证协助、报关仓储、物流分销等多环节、全链条的贸易服务核心能力体系,港口和物流服务覆盖天津港600717)、上海港和广州港601228)。汽车零售业务拥有29家4S店,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打造批零联动、品牌集中化、地域集中化和管理精细化的运营。
汽车租赁业务:是发展业务。公司是北京市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副会长单位,连续多年被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考核为“优秀企业”。公司汽车租赁业务坚持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模式,主要服务国内汽车租赁ToB、ToG市场,包括政府机关、央企国企、汽车厂商等,已在全国建立60余个分支机构的经营网络,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是探索业务。公司正在进行业务、市场、人才等资源整合和布局,全力推动海外总经销商业务模式的孵化。
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国机集团旗下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业务中汽车服务领域的唯一上市平台。公司秉承国资央企使命要求,以高效的管理体系、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稳健的经营业绩,持续提升央企上市公司质量。公司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企业决策、监督、组织、责任等机制衔接贯通起来,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凭借在汽车流通服务行业30年和汽车工程及装备领域40年的耕耘和积淀,公司能更好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满足客户服务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品牌声誉,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重要行业客户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等均建立了深厚信任和合作,在政策研究、政策建议、规划咨询、市场分析和趋势研判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核心服务能力。公司与多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综合授信额度稳定在500亿元左右。
公司已形成汽车工程系统服务和汽车流通运营服务二元结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自行业领先优势,最大化整合客户资源,促进协同发展,更好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
公司在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汽车租赁等业务领域均达到细分行业头部地位。
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是中国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业务链条最全、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专业化工程服务商,拥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行业地位,营业收入、行业品牌、资质等级、客户覆盖、人才数量均处于国内行业第一。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关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坚持研发与业务紧密结合,依托国内外项目应用,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技术研发,助力中国汽车工厂高端实业制造水平提升。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化经营布局。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充分利用全球化技术积累、国际化工程项目管理经验、高粘度海内外客户资源,通过“借船出海”和“走向深海”双线并举,有效把握国外品牌车企在“两大中心区域”的产业链布局调整机遇和国内车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布局和项目机会,形成海外业务全产业链、全周期的核心能力和成熟体系;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在俄罗斯尝试海外总经销商业务模式的孵化。
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叠加市场发展周期的变化,造就了不平凡的2023,“变”和“卷”成为了2023年行业关键词,市场竞争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在此形势下,公司全面推进优战略、促改革、稳经营、强管理等各项工作,协同四驱全面发力,全链布局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风险化解成效显著,为重启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20亿元,同比上升9.98%;利润总额1.5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1亿元。
汽车工程业务:面对深度裂变的汽车行业市场、快速迭代的技术变革和客户日新月异的需求,公司秉承以客户需求和前沿发展为驱动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汽车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保交付方面,面对超负荷的项目执行和交付压力,公司优化人员配置,打造项目管理体系化能力,克服交付压力,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大客户维护方面,基于与比亚迪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合作关系,中标比亚迪郑州、合肥、深圳、常州、西安、济南等国内多个基地装备产线总承包项目,打造现代化汽车工程建设领域合作典范。在新能源市场,承接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北汽、沃尔沃等客户一批代表性项目;承接小米汽车首个整车工厂的设计与咨询、涂装总承包、总装及焊装生产线设备供货等,在智能、精益、柔性、绿色、人机友好等方面做出大量创新实践。海外业务开拓方面,在北美、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接了沃尔沃瑞典、比亚迪泰国、广汽埃安泰国、HorizonPus泰国、ASTANA哈萨克斯坦等系列项目。三电业务培育方面,新签沃尔沃大庆电芯喷涂、上汽郑州电池PACK工厂工程总承包及南汽电池PACK产能工程总承包等项目。
装备业务:智能装备AGV(AutomatedGuidedVehice)产品持续研发迭代,成功进入高端品牌和海外市场,应用于比亚迪、上汽、一汽、广汽等众多乘用车品牌;汽车工程核心技术装备自研自制和数智化升级优势不断增强,推进全业务模块数字化建设,以“数智化”生产布局优化制造成本质量,提升保供交付能力;成套装备核心技术持续攻关,优化工艺方案,拓展业务能力;高端铸锻业务不断强化,新签中铁山桥V法生产线项目、比亚迪开卷线项目,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科技创新:总装及焊装业务方面,建立标准化虚拟仿真调试流程,实现若干项目“上电即投产”;提前布局颠覆传统汽车制造工艺技术,将焊装、总装环节模块化,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柔性化、智能化的装备产线系统解决方案。涂装业务方面,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蓄热氧化RTO(RegenerativeThermaOxidizer)系统,实现废气处理的超低碳排放,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研发涂装车间翻转机智能化升级技术,实现了翻转过程中的无接触供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迭代升级有轨制导车辆RGV(RaiGuidedVehice)立体库调度系统,满足多个库区间同时进行大流量的物料搬运作业,达到相同空间实现更多功能的全新生产方式。铸造业务方面,开发高端高速V(Vacuum)法自动生产线,整体提升V法造型工艺生产效率,提高铸件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持续加强项目报奖、课题和专利的申报与过程管理,打造技术“护城河”。2023年,科技创新项目结题5项,中标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11项,其中,“汽车总装智能化柔性生产线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公司累计拥有1300多项技术专利,2023年,成功申请授权知识产权160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荣登ENR和建筑时报共同发布的“2023年中国承包商80强”和“2023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榜单,获得行业以上奖励56项,包含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5项、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奖7项、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3项。
持续强化与厂商的战略合作,核心业务稳步开展。捷豹路虎、大众等核心品牌进口批售、贸易服务合同顺利续签,新签依维柯4X4车型引进项目、福田戴姆勒奔驰重卡项目等,确保基盘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与Steantis(斯泰兰蒂斯中国)签署未来5年战略合作协议,首创与厂家共同开发直营系统及APP的合作模式,稳步推进直营模式转型。充分发挥“三大港口+85座区域中心库”的港口全链条服务能力和运作能力,重启特斯拉业务,为ModeS、ModeX等车型提供报关、仓储、物流等进口服务,续签国产特斯拉物流服务项目、中标阿斯顿马丁物流服务项目,新签宝马整车仓储物流服务项目、小米汽车整车物流服务等新项目。
落实“创新驱动”重点工作,新业务拓展成效显著。积极开拓上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国产品牌,进口品牌、国产品牌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见成效。
报告期内,汽车租赁业务合同金额、运营规模双创新高。依托央企背景及资源优势,持续做好做稳长租业务,重点开拓央企市场,不断深化央企国企合作,构建形成覆盖全面、层次分明的服务网络;深化与汽车厂商的业务合作,延伸合作链条,结合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及增值服务,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发挥集采、牌照、资金、网络等优势,开创“生态圈平台+资产”新赛道;租赁业务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上线运行,满足更多业务场景的个性化需求,赋能业务发展。公司对租赁车辆进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以“专业、专注、专心”持续打造高质量客户服务体系,获得良好的客户反馈。
进一步深化业务重组和机构人员调整等工作;紧抓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发展机遇,获得某主机厂SUV车型海外授权区域的独家总经销权和独家出口权,开创国内首例“海外授权区域总经销商”出口模式,为探索汽车出口业务迈出了踏实一步。
2024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大国间在关键领域的博弈加剧。我国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风险隐患仍然较多。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国内需求有望持续修复。
2024年,在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下,汽车消费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将激活存量市场,刺激换购需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将加剧市场份额的争夺,以价换量仍将成为主旋律,中国汽车产业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产业竞争格局将进入深度重塑期,行业加速出清,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效率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仍将成为拉动整体汽车市场销量的主力军。随着产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愈加成熟,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但销量增速有所放缓。
汽车贸易方面,进口汽车将保持当前的量级,继续以高端化、个性化为主导,承担市场补充的作用,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和车型国产化,将成为影响进口汽车规模的主要变量;汽车出口将成为拉动整体车市增长的“推进器”。面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发起反补贴调查或加征关税等措施,汽车出海将面临重重考验,随着自主品牌竞争力的稳步提升,运输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汽车出口量仍将有望实现较高增速。
特色文化理念:以科技创造价值,以专业赢得信赖;敢于打破定势,勇于自我;崇尚创新,包容失败
“十四五”发展阶段,依托“深耕一业,专于两域,协同四驱,全链布局”,推动实现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四驱”:中汽工程、中进汽贸、中进租赁、中汽进出口四家二级企业均衡发展,推动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汽车租赁业务、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四大主业协同发展。
2024年,汽车消费作为国家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的核心,将激发汽车行业新的市场空间、带来公司业务新的发展机遇。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行业重大机遇、全力推进市场开拓,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巩固深化科技创新优势,以主动变革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推动企业发展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服务国家战略,以长期主义确保可持续发展。一是立足做强做优,巩固深耕既有客户、业务、市场,攻坚开拓新客户、新赛道、新市场,推进业务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业务核心竞争能力,主动适应各细分行业变化,不断提升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品质功能和附加价值,打造各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继续扩大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汽车租赁业务国内市场份额,积蓄品牌影响力;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加强属地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国际业务管理质量。
聚焦重点难点,以务求实效破题改革深化关键之年。一是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以持续降本增效为重点,通过资源、能力、业务整合,巩固重组成果、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二是体制机制类改革任务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为重点,不断推进瘦身健体,确保完成清理目标;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理和亏损企业治理力度;加强“两金”管理、整治挂靠经营等专项工作。三是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新一轮改革不断深化。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凸显企业竞争力。一是加快实施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融合。积极与行业头部公司、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持续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策划、提升课题质量层次。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探索研发项目直接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博鱼,以防范化解风险保证平稳运营。一是贯彻执行贸易业务规范要求,坚持围绕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实现价值创造。二是持续完善“大监督”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各类风险的监测、识别和处置;健全境外风险管理体系,开展贸易业务、出口管制与制裁等专项合规审查;强化审计监督,聚焦公司重点领域和关键业务环节开展审计项目,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应审尽审全覆盖。三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压实安全责任,坚决杜绝瞒报漏报,切实保障企业运行安全。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宏观经济存在风险。
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积极成果,但受市场陌生、文化差异、资源调配难度高等影响,国际业务面临体系化管控、属地化运营的实际挑战,在人才储备、风险防控等方面也存在弱项。国际工程及装备业务中,国外技术标准也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壁垒之一。
国内汽车产业增速放缓、进入“洗牌”巨变期,市场竞争加剧。汽车进口主要承担市场补充作用,汽车租赁市场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行业集中度较低,汽车出口面临贸易壁垒与运输压力等挑战,对公司业务可能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