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体育app下载【世经研究】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银行授信指引2022年,国家出台的行业政策重点围绕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联合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和产业链各方资源,加速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行业网络化、数字化升级,加快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总体来看,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政策环境较好,预计2023年政策继续推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2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情况具体呈现以下特点:投资侧,2022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其中,航空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因此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上升;船舶行业投资总体平稳向好;智能制造支撑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持续壮大。供给侧,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需求较低,企业生产活动收到影响较大,大部分主要产品产量有所下降。由于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生产和国家政策、计划密切相关,并没有受到市场的较大影响,供给方面保持快速增长。消费侧,海外需求仍保持高位,我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出货值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行业整体消费收入稳定增长。经营侧,2022年行业规模扩张速度较为明显,随着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整体营业成本有所增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冠疫情进一步蔓延,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等因素多方面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财务状况下降。
2022年,受疫情和全球宏观经济负面影响较为严重,我国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正增长。2022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长9.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7%,整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调整,制造业各行业恢复生产,相关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需求较低,企业生产活动收到影响较大。从主要产品看,2022年,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0457.0套,同比下降9.5%;电工仪器仪表产量为25822.0万台,同比增长0.1%;民用钢质船舶产量为3001.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5%。
整体来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产量小幅下降。预计2023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各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的推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产量将恢复增长。
2022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7%,延续前三季度的增长态势;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有所改善。
由于原材料价格高位振荡,下游开工率较低,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端下降。2022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总额1010亿元,同比下降13.4%;实现利润总额1010亿元,同比下降13.4%。
2022年以来,由于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虽然行业需求有所下降,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价格呈现上涨趋势。2022年12月,由于基础原材料生产有所回升,装备制造业PMI为46.0%,较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47.4%,较上年下降6.6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累计同比增长1.5%,较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12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成品存货为689.50亿元,同比下降1.1%,较2021年末下降16.9个百分点。
2022年,海外需求仍保持高位,我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出货值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2022年,我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出货值2512.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8.6%。
近年来,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行业规模扩张速度较为明显。截至2022年,全国高端制造业企业数量累计达到5542家,较上年年末增加553家,企业数量持续增长;高端装备制造业资产累计达到19767.10亿元,同比增长7.46%。负债总计12158.40亿元,同比增长10.65%。
2018年-2022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呈现持续向好态势。2022年随着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经营效益明显增长。2022年,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3479.90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768.70亿元,同比增长44.5%,亏损总额为154.40亿元,同比下降48.5%。
2022年,有色金属、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整体营业成本有所增长。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累计营业成本11398.4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7%,较上年下降9.3个百分点。
2022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冠疫情进一步蔓延,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等因素多方面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状况有涨有跌,总体财务指标能力下降。
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全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较上年微幅增长,资产报酬率较2021年末均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全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盈利能力较2021年末有所下降。
偿债能力方面,2022年,全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较2021年末明显上涨,涨幅较2021年末涨幅较大。总体来看,全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偿债能力下降。
发展能力方面,2022年,全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较2021年末大幅增长,销售收入增长率较上年下降。综合来看,全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能力较2021年末有所提高。
营运能力方面,2022年,全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较2021年同期有所下降,综合来看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营运能力较有所下滑。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能将会有显著提高。2022年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低碳技术改造,促进行业智能化、信息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加速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通用设备制造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数字化、专业化升级。《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壮大高端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由于相关部门进一步抓紧抓实交通运输服务稳经济各项工作,努力完成2022年各项目标任务,未来的工业生产持续向好恢复,对高端装备制造的需求力度将持续增大,下游需求增长有利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推动,高端装备行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21.33万亿元。同时,随着近几年配套产业的完善,产业链已经较为完善,形成超大产业链。预计2024年接近40万亿元,具有超大市场规模。
军工行业在建工程稳步增长,产能有序释放。2020-2021年3季度,军工行业各领域在建工程快速增加,2021年下半年项目建设完成,在建工程部分转入固定资产,2022年2季度在建工程再度增长。其中,各个板块增长幅度不同,供应链配套环节产能建设逐步提升,军工电子在建工程在2022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后续放量有望在2023、2024年保持持续。而航空航天装备等陆续完成转固,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资产证券化活动持续推进。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实施混改的重要平台,军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施增资扩股、首发上市、资产重组,引入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源配置成本。2020年6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得审议通过,标志着国企混改进入重要时段,军工企业混改、科研院所转制等改革工作有望持续推进,为核心军工资产证券化奠定良好基础。
新形势下,国家型号任务的财政拨款已逐步转向拨款与自筹并举的方式,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军品研发企业在确保国家军品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不足、资本结构失衡等问题,产业快速发展与资金投入制约的矛盾日益显现。军工科研院所内存在大量军工核心资产,针对此类资产进行资本运作的前提是实现公司化运营。而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IPO上市等方法,能够更优配置资源,加大力度推动资源向战略优势产业集中。面对更高的产业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是根本性要求。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实证研究,军工企业混改后经营绩效表现更加优异,混合程度越高,越有助于经营绩效提升。中航工业集团改革加速,资产证券化活动持续推进。2022年,中船科技和中航电子集团均进行了资本运作,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对航空工业领域优质资产进行整合。中航工业集团加速改革,直升机领域整合规划也陆续推出,12月26日,中直股份公告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实施股权激励的军工企业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22年11月30日已达96家。自2011年来,每年进行股权激励的军工企业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2011年只有2家企业实施股权激励,2020年已达19家,此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明显增速,截至2022年11月30日累计共96家(重复激励只计算1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公务执法船艇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务执法船艇在我国船艇市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维护海洋主权及维持水域秩序,其客户主要为政府与水上活动有关的部门,如海警、海事、海关、海监、港航、渔政、公安边防、水警、水政防汛等。随着我国海洋执法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执法要求不断提升,公务执法船艇呈现主尺度更大,机动性、船体强度更强,信息化集成技术更高的发展趋势,公务执法船艇升级和列装需求旺盛。
2022年底至2023年初,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服务消费和接触性消费得到显著提振,其中旅游市场的复苏最为明显,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2023年1-2月水路旅客运输量3257万人,同比增长64.5%。滨水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符合人们对环保、低碳、休闲、舒适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同时,滨水旅游还有整合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升城市形象等功能,一直以来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方向。
伴随着政策扶持和宏观环境向好,以及滨水旅游文化的兴起,海洋海岛旅游、内河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休闲船艇市场前景广阔。
在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国铁集团移动装备新造投资持续低迷局面,国内轨交规划、在建线路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12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金额为1914亿元,至2021年增长到5860亿元,CAGR达13.24%。轨道交通网络持续扩大。借助“一带一路”政策红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将中国制式、中国标准的轨道交通设备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走出去的企业赢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国内轨交建设稳步推进,同时“一带一路”政策助推中国铁路走向世界。此外,疫后出行需求复苏,据国家铁路集团数据,2023年国内高铁预计新增2500公里,较2022年增长20%,有望相对应带来轨交装备需求的增长。此外2023年进入高铁轨交装备维修保障周期,有望释放新的需求增量。预计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稳步前进。
目前,我国仍处于智能制造的初级阶段,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层层推进、逐渐深化发展。2023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给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2023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政策推动智能制造业积极发展,加上数字化时代对智能制造的需求,智能制造业面临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预计2023年,在国内供需恢复带动下,钢材价格有望小幅回升,迎峰度冬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总体来看上业不大利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降本增效。然而,2023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市场规模很大,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市场规模为21.53亿元,同比增长115.8%。另外,随着中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未来高端装备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将有利于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经营水平的提升。
技术创新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2022年,国家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化、信息化转型、环保化改造以及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基建项目的建设,并提高企业的核心自主技术研发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深度融合,助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展望2023年,行业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进行智能制造的研究,建立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体系,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装备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2022年,国家政策重点强调加快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和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等六大重点任务,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1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该类政策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有助于统筹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数字赋能等对节能提效的促进作用,大力推广高能效产品设备。完善政府绿色采购相关政策,扩大绿色采购产品范围,落实节能节水专用设备和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实施用能产品设备更新换代和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推动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强化对制造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和支持企业主动实施技术工艺升级、提升产品能效水平。
展望2023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重点发展具有精确控制能力和节能低碳的技术、设备和生产线,加快装备制造行业实施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全面普及装备环保功能,有效实施低污染低耗能制造,从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预测2023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强化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同服务,建立起以智能制造装备单位统一标准化和节能化、大面积产业聚集区和全球最先进集成创新体系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中小型企业的稳健发展,减少装备制造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预测2023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以市场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低成本、精益化的管理体系,将智能化、网络化作为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基础,开发更多具备高信息内容和高精度的智能化产品,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壮大。
202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地缘冲突、能源短缺、通胀高企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全球经济持续承压,累积的紧缩效应可能超出预期。目前,多家国际组织已接连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有季度预测的72个经济体中有31个(占43%)将在2022-2023年间经历技术性衰退,占全球GDP份额达三分之一。
从外部看,一是国际地缘局势紧张,导致供应链和国际贸易受阻,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生产及经营活动受限。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屡创数十年新高,正在加快加码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带来新的扰动和溢出效应,总体来看,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面临宏观经济风险。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受政策波动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国家针对行业政策发布频繁,相关行业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2022年6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与《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国家对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资源利用与绿色环保更加重视,给相关部分带来更多的关注与监管,增加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成本,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相关企业所享受的全部或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出现调整或取消,将会对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2023年以来,需求市场恢复活力带动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部分上涨,国际大宗商品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随着疫情政策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恢复,对原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需求有望支撑原材料价格上涨,若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中上游制造业企业成本端材料费用压力上涨,由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品定价机制的特殊性,成本涨价压力无法及时向下游传导博鱼体育app下载,会存在造成企业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行业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面临“卡脖子”问题。一方面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相对薄弱,在智能化和领先技术等领域基本上处于跟随状态。另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仍然偏低,高端产品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均为国外垄断,工业软件、高端专用配套设备、高端试验检测设备和先进制造设备等严重依赖进口。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竞争性采购成为常态,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应用领域,同时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新理念、新模式应运而生,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格局更加复杂,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挑战和不确定性,经营压力加大。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市场竞争高度国际化,建造合同、进口配套设备等船舶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船企的新接订单量、完工交付量和手持订单量与人民币汇率走势关联密切甚至高度敏感。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弹性上升趋势,不仅降低船企的盈利能力,而且加大企业的外汇风险、财务风险和经济风险。
武器装备的技术先进性是军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军工产品的研制项目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武器装备中运用先进技术,使我国的武器装备能够领先于其他国家,或者缩小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样就要求军工产品研制必须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能否突破关键技术直接影响项目所达到的效果以及项目成败。但目前来讲,我国在提升军备技术时缺乏先进知识的指导,这就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技术风险。
2022年,MEPC第78届和79届会议对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的修订进行了研讨,目前尚未形成最终修改意见,但从相关提案来看,IMO很有可能提高船舶碳减排要求。部分提案建议IMO提高原有的2030年和2050年碳减排目标,并增加2040年碳减排要求,最终在2050年实现航运业碳中和。根据IMO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7月MEPC第80届会议将发布修订后的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由于该战略是全球航运业碳减排的总体纲领,届时将对航运公司的碳减排战略、新船订造、现有船舶改装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节能减排是船舶行业的发展方向,减排战略的制定短期内会增加船舶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利润。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平台化整合是行业趋势。对标国际,德国与美国这两个轨交大国中,克诺尔与西屋制动都经历了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产品线,建立平台化模式,最终成为行业寡头的过程。同样作为轨交大国的中国,在不久的未来也有望出现一个轨交资源整合者,做出轨交零部件平台化效应,打造中国自己的轨交零部件巨头。在行业平台化整合过程中,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企业运行将迎来一定不确定性风险,同时也可能伴随需求大幅波动的风险,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绩效的波动。
目前,多数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时仍在引进和仿制。特别是智能制造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存在“空心化”风险。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需要大量的智能化的高端,工业软件等,而目前国内还没有具有影响力的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供应商、国内70%以上市场份额被几家国际巨头占据,智能制造的巨大需求成了少数国外具有核心技术用着企业的盛宴,难以转化为我国高端装备、工业基础软件升级发展战略机遇,另外国外软件巨头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的生产控制及操作系统。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所需要的关键基础零部件、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却严重缺失,形成智能硬件发展的硬伤,工业软件市场份额更低,完全被国外软件巨头企业垄断。因此,中国智能制造转型“空心化”危险巨大。
2022年,我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各类企业负担的帮扶政策有条不紊地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2022年行业景气度持续。从细分领域看,制造业资本开支边际下行,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大的顺周期装备制造景气度承压;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赛道和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依然是景气度最高的行业。受益于经济恢复和疫情影响变小等因素,预期高端装备产业在2023年将有明显的发展。鉴于此背景,2023年,银行应把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为“积极支持类行业”。总体信贷原则为“关注政策,细分行业,择优支持,防范风险”。
航空航天装备装备制造方面,无论是周边局势或是海空军建设都对军机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机从数量和结构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预计随着国防预算向武器装备尤其海空军倾斜有望推动军机换装列装加速。信息化板块,因国产化进程、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型号更新速度加快等因素,持续超越行业增长。导弹武器装备板块,导弹行业主要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一是迭代期、二是战略储备需求增加、三是实战化训练带动。
智能制造装备方面,重点关注进口替代和出口成为行业未来增长的推动力大型中高端数控机床。同时重点支持大型、高精度、高性能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单元与系统。适度关注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装置,重点支持输配电及控制环节中的柔流输电系统、超高压特高设备,特高压控制保护设备、数字化变电站等二次设备及其相关装备。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对比东南亚地区,已经丧失了人力成本优势。所以人力成本的上升倒逼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同时政策引导都在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在行业应用中,预计未来3C领域会迎来一轮爆发。
船舶行业明显回暖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上涨、能源价格上涨、设备价格上涨的压力和挑战。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形势变化、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以及全球博弈和地缘冲突等因素也为船舶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重点支持有船舶产品研发能力、零配件改造能力、符合船舶后期排污要求的企业;择优支持在细分市场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接纳新船订单稳定的船舶企业;对技术落后、发展前景较差的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不予支持。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方面,重点支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高度动车组、重载列车、大功率电力机车制造领域等,以及车轴、轴承等配件制造。积极开展综合授信服务,在风险可控和符合相关制度规定的前提下,择优开发企业的信贷、票据、结算、资金归集、托管、代发工资、上下游小微企业及间接授信等需求,注重优化授信方案,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